核心提示:张某某,男,46岁。初诊:头偏左痛已三四年,初时年发三四次,因见其母亦有头痛,不甚介意。近年频繁发作,发时每先耳鸣,脑中轰然。随之左半头面掣痛,血管跳动,不能伏枕,或时头额欲得缚紧,或加捶击,才以稍舒...
张某某,男,46岁。 初诊:头偏左痛已三四年,初时年发三四次,因见其母亦有头痛,不甚介意。近年频繁发作,发时每先耳鸣,脑中轰然。随之左半头面掣痛,血管跳动,不能伏枕,或时头额欲得缚紧,或加捶击,才以稍舒,目如欲脱,牙齿亦作痛,烦躁不安,大便艰行,每发1次,剧痛四五天,甚时10日左右方衰。幼时有中耳炎,但五官科、神经科检查无特殊病灶发现,拟诊血管神经性头痛。针刺服药,西药镇痛,暂时缓解。但病发如旧。诊时病势正旺,头痛昏晕,不能站起。舌红、脉弦。
[辨证]风火上扰。
[治法]泻火缓急。
[方药]川牛膝15g,怀牛膝30g,赤、白芍各15g,生、炙草各5g,制乳香10g,柴胡5g,藁本10g,当归龙荟丸(无麝香)20g(分2次吞服)。
2剂药后见效,得大便三四次,疲乏欲睡,微微汗出,醒时头痛几平,复诊时已能自诉病情,欣称从未有此爽快取效。转为养血清肝而愈。
偏头痛见风火之证,以水制火,以苦泄热,人皆知之,但以柔克刚,以甘缓急,实际同等重要;火郁发之,宣通壅塞,亦不可废。这是从五脏之间,调整生克制化关系,较之见病止痛者,是为全面。即如此证,风火相煽,上变头目,而风是从火出,治火是急则治标,柔肝缓急是顾其本,熄风解疼,实为末事,因为火去急缓,风亦无所附而自熄。这种机理,余常援以为治,并取得疗效。(宋祖憋.当代名医证治汇粹.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