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笔者以张春红教授所创的“汤风下血汤”基础方临证加减内服治疗内痔出血1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男,85例,女,65例,年龄16~70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5年。药物组成及用法:生地...
笔者以张春红教授所创的“汤风下血汤”基础方临证加减内服治疗内痔出血1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男,85例,女,65例,年龄16~70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5年。
药物组成及用法:生地18g,炒黄芩10g,生槐花15g,醋当归10g,刘寄奴12g,地榆24g,五倍子6g,大黄6g,芥穗炭15g,防风6g,甘草6g。疼痛严重者加黄连10g;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20g,木通10g;便秘者加火麻仁10g,杏仁10g,郁李仁10g;气虚者加路党参15g,升麻15g,柴胡15g,葛根15g;血虚者加熟地15g,白芍12g,阿胶珠10g(烊化冲服)。水煎服,1剂连煎3次,每次煎150ml,混合搅匀,放冰箱冷藏备服,每次饭前温服150ml。
结果:本组治愈126例,占84%,好转24例,占16%,总有效率100%(疗程3~5日)。
2.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肠风下血是由火蓄大肠。外感六淫,风邪犯肺经传大肠,风属阳邪,风善行数变,风借火热,损伤络脉,血脉受阻,逼血妄行而致肠风下血;亦可有脾虚下陷,不能摄血,使血溢出脉络而致肠风下血。
肠风下血汤方中:生地、黄芩、地榆、槐花清热凉血;当归、刘寄奴、防风祛风活血,五倍子、芥穗炭收敛止血;大黄通腑泻火,使火热之邪由大便而出;甘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祛风活血之功效,起到“止血先祛风”“风祛血自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