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笔者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对来诊的86例急性菌痢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其中以抗生素加用鱼腥草注射液5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入选标准:因发热持续性腹痛、腹泻、里急后...
笔者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对来诊的86例急性菌痢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其中以抗生素加用鱼腥草注射液5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1)入选标准:因发热持续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等症状,经大便常规诊为急性菌痢者,在患病前未使用过任何药物,无严重并发症而纳入本调查范围。
(2)资料: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8~52岁,平均32.6岁,病程4~12h。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9~56岁,平均33.7岁,病程6~18小时,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以观察疗效。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钠针20~80mg/kg•d入液静点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以上用药基础上加用鱼腥草注射液1~2ml/kg•d入液静点,两组均以用药7天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方法 包括腹痛程度,体温复常时间、腹泻次数、黏液脓血便情况。
3.结果
(1)疗效判定:①痊愈: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体温72内降至正常,腹泻次数≤2次/日,停药后无复发。②显效:治疗结束后体温72小时未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但停药后复发,经积极治疗后痊愈。③无效: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
(2)两组治愈病例,临床症状及体温复常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发热 腹痛缓解 腹泻 黏液脓血便 下坠
治疗 56 1.9±0.52 2.1±0.62 2.85±0.34 2.16±0.43 2.3±0.41
对照 3.0 3.1±0.38 3.2±0.45 4±0.23 3.2±0.32 3.3±0.2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 56 34 20 2 96.4%
对照 30 19 7 4 86.7%
(4)药物不良反应:两组用药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4.按语
急性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感染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人群普遍易感。该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中毒性休克而危及生命。目前治疗急性菌痢多采用抗生素和支持对症治疗,往往抗生素使用时间较长,容易产生毒副作用和耐药性,本调查组通过合用鱼腥草注射液静点 ,提高了急性菌痢的治愈率。
鱼腥草注射液是中药鱼腥草的提取物,主要含癸酰乙醛、月桂酮、甲壬酮等挥发油。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鱼腥草具有以下作用:①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②解热抗炎镇痛作用;③镇咳祛痰作用;④利尿作用;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临床上广泛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等。鱼腥草对急性菌痢所致的腹痛、腹泻、发热等治疗作用是通过以下途径完成的:①对痢疾杆菌所致的发热有较强的抑制作用;②舒张胃肠平滑肌,缓解平滑肌痉挛,抑制肠道黏液及脓性渗出物的产生。③促进外周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免疫球蛋白形成,以提高血清溶菌酶的活力。
本调查研究表明合用鱼腥草注射液较单用抗生素能明显缩短急性菌痢患者的病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